您的位置首页  情感故事  亲情故事

20年默默付出演绎感人亲情故事

  • 来源:互联网
  • |
  • 2022-07-18
  • |
  • 0 条评论
  • |
  • |
  • T小字 T大字

  在学校,她是一个好老师;在老年大学,她是一个好学员

20年默默付出演绎感人亲情故事

  在学校,她是一个好老师;在老年大学,她是一个好学员。在邻居眼里,她是好邻居、好代表;在亲人心中,她更是一个好女儿、好妹妹、好母亲。她就是慈城镇浮碧社区居民、孝老爱亲好人朱孟斌。

598.jpg

  在浮碧社区,朱孟斌是一个“名人”,各种志愿服务、文艺活动,总能看到她的身影。尽管已经68岁了,但是她依旧做事情干脆、利落、热情洋溢。然而,朱孟斌也承受着生活的巨大考验。

  朱孟斌的二儿子今年已经32岁了,但因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,一直跟着朱孟斌生活。为了防止儿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,朱孟斌时刻“关注”着他,吃、穿、住、行样样操心。“母不嫌子陋”,不管孩子多不让人省心,朱孟斌从来不曾打骂过一句,也不对人抱怨。

  和善待儿子一样,朱孟斌对父亲和姐姐的照顾同样无微不至。40年前,朱孟斌从东北支边回到老家宁波,看到家中年近八十的老父亲和患小儿麻痹症的姐姐相依为命,心中心酸不已。她和新婚的丈夫商量后,毅然放弃在市区与丈夫团圆的生活,回到慈城老家和父亲、姐姐一起生活,一边上班,一边照顾俩人的生活起居。

  在朱孟斌的照料下,父亲身体状况良好,一直活到100岁。父亲去世后,姐姐朱孟荣以为朱孟斌要回市区生活,但自己却不愿意离开慈城的老宅子。“妹妹一直爱好文体活动,城里的生活更适合她,回城里也不用再和妹夫分居两地。”朱孟荣说。让朱孟荣感动的是,朱孟斌并没有离开老宅子,而是带着10多岁的二儿子留在了慈城。“老宅子院里种了不少花草,适合姐姐日常活动,也有利于儿子病情稳定。”就这样,朱孟斌和姐姐、儿子在慈城一起生活了20年。

  虽然在家要照顾姐姐和儿子的生活,但朱孟斌却是个热心肠,积极参加政策宣传、义务巡逻、文明劝导等社区活动。去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期间,她还担任了社区经济普查普查员,只要需要普查员入户调查时,她都随叫随到,运用熟练的会计业务知识,准确地完成普查任务。在“菲特”台风期间,眼看老宅子积水越来越严重,朱孟斌却不愿意给社区增加负担,自己想办法把姐姐和儿子带到了救助站,只要自己能解决的事情,就不找社区帮忙,空闲的时候还主动帮助其他安置转移的群众。

  作为一名党员,朱孟斌还积极参与社区支部的党员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,退休后仍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等活动,还默默为妙山福利院捐款;作为一名镇代表,朱孟斌每年都围绕慈城发展和民生改善开展走访调研,撰写建议议案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
  • 标签:感人的亲情故事素材
  • 编辑:孙利
  • 相关文章